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园地
社科园地

【丝路从这里延伸】克孜尔尕哈烽燧与克孜尔石窟与苏巴什佛寺(二)

西安智库
2019-04-09 12:00
1669
分享到:

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糜、麦,有粳稻,出葡萄、石榴,多梨、柰 、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 ,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屈支种也。智谋寡昧,迫于强臣。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遍递也。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尚拘渐教,食杂三净,洁清耽玩,人以功竞。


国东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龙池。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戾难驭。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闻诸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龙驭乘,王欲终没,鞭触其耳。”因即潜隐,以至于今。城中无井,取彼池水。龙变为人,与诸妇会,生子晓勇,走及奔马。如是渐染,人皆龙种,恃力作威,不恭王命。王乃引构突厥,杀此城人,少长俱戮,略无嚼类。城今荒芜,人烟断绝。

龟兹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北线上,位于天山南麓,为当时西域五大国之一。按《三国志》描述的:“...…姑墨国、温宿国、尉头国皆并属龟兹也。”其疆域在汉代就有姑墨、温宿、尉头三国之地。遗址范围以今天的库车县为中心,涵盖轮台、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县。历史上龟兹境内曾有羌、塞、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和汉人,当地语言与焉耆、高昌相近俗称焉耆龟兹语。本土文字借重佉卢文者甚多。法国人杜特雷依·德兰斯在1890年就在和田(古于阗)找到公元1世纪时佉卢文写的犍陀罗语《法句经》。英国的斯坦因也在尼雅遗址发掘过公元3世纪左右的佛经残卷。因此至少在东汉时代,佛教已在西域广泛传播。《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一七,胜兵二万一千一七十六人。”如将龟兹管辖的尉头国、姑墨国、温宿国等通算,龟兹的人口在汉代已超十万人。

龟兹的影响远超其疆域。东汉时,龟兹曾攻破疏勒,同时控制莎车。从丝绸之路通西域,汉时有南、北二道,龟兹居北道中;魏晋时有南、北、中三道,其中北道、中道都要经过龟兹。而当时龟兹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更使得龟兹繁荣富足,城中建有佛寺塔庙千所,宫殿则壮丽焕若神居。汉代在西域设都护,辖龟兹。唐高宗时,置龟兹都督府,以其国王为都督,统辖龟兹、于、碎叶、疏勒四镇。唐文宗时,龟兹被高昌回纥吞没。


但是龟兹在历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却是它的佛教,从这里有高僧鸠摩罗什去往长安,也有长安来的高僧玄奘经过这里向西取求真经。

    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兴盛,《晋书·四夷传》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寺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11的《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概述: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高僧传·鸠摩罗什传》载,鸠摩罗什在胎时,其母“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这里的“雀梨大寺”也叫“致离寺”。“致离”乃“雀梨”的异译名。雀梨大寺的遗址现今被称为苏巴什佛寺遗址,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库车县城北20公里处库车河两岸的冲积台地上,北依确尔塔格山,南临沙砾戈壁,现存面积近20万平方米。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9世纪遭战火所焚,14世纪废弃,俗称苏巴什古城。

“雀离”“雀黎”“昭怙厘”为梵语同名异译。“苏巴什”为维吾尔语,意为“水的源头”。这里曾是晋、唐时期西域佛教中心,历史上三大佛经翻译家中的鸠摩罗什和玄奘都曾在此讲经说法。公元630年,玄奘取经途经此地,玄奘讲经学习两月有余,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玄奘所记的“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如今依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库车河将遗址分为河西和河东两部分,两岸的遗迹分别被称为东寺与西寺,都是由北、中、南三塔为中心,不规则分布于起伏不平的河岸上。中间最高的是一座佛塔,保存较为完整,为方形基座,圆柱体塔身,覆钵式顶,那便是东寺遗址的中塔。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