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凯
清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笪重光的《画筌》,由绘画谈到书法,又进而谈到文心(也包括诗心),明确指出了点画与文心作为中国诗文与书画内在贯通的要素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故点画清真,画法原通于书法;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于文心。”(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312页)正是基于本源性质的“点画”和“文心”,中国的诗书画会拥有相通或相近的风格与趣味。
历代文人不仅强调“书画同源”,乐于“书画同享”,而且崇尚“诗书画”融合,欣赏书画与文学的高度结合,这种注重“诗书画”相融相通、渗透转换的文化追求曾经创造了无数意味无穷、美不胜收的复合文本,体现出中国文人擅长于“综合”“复合”的智性和慧根,并衍化为中华民族一种极具高雅意趣的审美传统。
近期,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由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文联、西安中国画院等单位共同编写的《咏西安诗词名篇精选》(以下简称《精选》)便秉承和重构了这一审美传统,编委会组织了诗词精编人员和书画名家两支人马,经过共同努力,成功推出了兼具“诗书画”之美的《精选》,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精选》收录了从先秦到现代歌咏西安的诗词153首,采用诗、书、画合一的新颖样式,展现了西安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渊源,可谓是一部礼赞古都西安的隽永史诗,连缀统观则是一幅穿越西安历史时空的艺术长卷。
《精选》共分为二册,盒装,彩印,外观端庄大方,全新带塑封,硬精装,豪华却不浮华,精美且又厚重。更重要的是其拥有诗书画有机结合的整体美,堪称是能够充分体现“复合文本”创造之美的精品。作为一部整合文学与艺术或诗词与书画的佳作,也堪称是一个成功的样板,彰显了一种值得提倡的当代文艺生产方式。
《精选》在诗词收录方面,坚持了以下三条基本准则:
1. 精选的原则。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古来诗词乡。伟大的古城西安(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也留下了无数篇动人心弦的诗词曲赋。为充实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传扬西安(长安)文化声誉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品数量之大很难估量,而本书仅从中精选部分佳作(133位作者的153首),并加上精到的注释、精彩的点评和精美的配图(紧扣诗词主题或意境)以飨读者。其编选的范围,上自先秦两汉,截至现当代的旧体诗词曲赋,且以现在的西安行政区划为中心。
2.善美的原则。咏唱西安的诗词曲赋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内容驳杂。《精选》坚持善美原则,用是否具有历史文化的正能量为衡量标准,有针对性地收录赞美西安、歌咏西安的诗词。一方面要兼顾各类题材,在内容上包括歌咏西安的名胜、民俗、民风、自然风景、人物、历史、典故等,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求全求美,在思想上应体现正能量,因而剔除了许多表现宫廷宴饮奢华景象的诗词。但那些能够体现社会和谐、展呈风景优美的游记体诗词还是可取的,也能体现古都西安旅游文化的优势。
3. 规范的原则。中国自古就有“文选学”,选编文本需要遵循业界已经形成的诸多规范和要求:其一,所选作品的排列,均按作者出生时间及朝代历史顺序编辑排序。其二,收录的作品以古代为主,近现代为辅;以诗词为主,曲赋为辅。其间尤应注意比重适当。少量过长的诗词曲赋给予了节选。其三,《精选》收录的作家作品,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且较少争议。其四,《精选》收录的作品还能够注意兼顾众家,原则上最著名的诗人也不超过三首,且收录诗词作品的作者传略、注释、点评部分大都保持了文字数量的均衡性与协调性,力争恰当简洁、整体和谐。其五,努力求真求实,校勘考证,摒弃赝品。既要忠实于历史文献文本,也要适应当代读者阅读、接受的习惯。其六,强调文责自负,每位参与编选、撰稿的人员都在其编选、编写的文字部分加括号进行署名。
在具体编选过程中,《精选》形成了合乎规范却也颇有特色的体例结构与格式。
《精选》最大的特色是由诗词以及相应的书法、绘画三部分组成。具体做法是:首先选出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文学史上大都“赫赫有名”,如司马相如、班固、陆机、庾肩吾、李世民、上官仪、武则天、骆宾王、张九龄、李隆基、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寇准、欧阳修、苏轼、陆游、汤显祖、顾炎武、袁枚、康有为、谭嗣同、于右任、董必武、郭沫若、吴宓、叶剑英、曹禺、叶嘉莹,等等,他们都曾倾心书写过西安(长安),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次,入选的每一首诗词都配有一幅与其内容及境界密切相关、书体多样或风格丰富的书法或绘画作品,还由于诗、书、画皆系名家所为(西安市文联、西安中国画院的专业书法家、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便在较大程度上产生了“三名三高”的读者接受效应。出版不久,就在古都西安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相信该书还会在更大范围和更为长远的未来受到好评。因为该书充分体现了诗书画合成后所形成的“复合文本”之美,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令人一卷在手,便觉韵味无穷、美不胜收。
《精选》的问世,只是当今文化界、文艺界诸多人士追求整合之美、复合之美的一个案例。类似的做法在天南地北都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比如鲁商传媒集团等机构创办了期刊《诗书画》,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诗书画学会等具有全国性的诗书画专业学术组织,一些电视台和报刊开设了“我爱诗书画”之类的栏目,以及各类相关的书籍和展览等,综观之,文化界确实已经显示出了一种新的“文艺自觉”趋势或潮流正在逐渐兴起和发展。同时,也启示我们,既可以像古代的王维、现代的启功那样注重自身的“诗书画”修养,兼善兼通多门传统艺术,也可以发挥当代文化创造的“团队精神”,就像《精选》的复合文本创造,便熔铸了古今众多爱美向善者的心血,这样的文化与文艺创造行为,类似于当代3D文艺大片,必须是精心组织、密切合作的团队,才能胜任这样的再造文化胜景、彰显文艺之美的重任。(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