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院联期刊
院联期刊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西安市社科规划办
2011-04-06 10:13
12448
分享到:

摘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产业化,是给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吹响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号角,同时这也是西安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冲锋号。
    近几年,西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值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达到15%以上。2009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各门类共实现增加值151.02亿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按现价计算,比2008年增长18.5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西安市GDP的比重为5.54%,比2004年提高1.3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西安GDP的贡献达到6.3 %以上,拉动GDP增长近 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8.36万人,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总资产达316亿元;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达8.22万元,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水平。总的看,西安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际化大都市,没有既定模式,也不能简单模仿复制。不仅仅是城市规模、城市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等可以简单测量的城市发展指标。定量衡量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城市的内涵与特色。放眼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从纽约东京巴黎到苏黎世香港新加坡堪培拉,她们都是建立在文化兴城的基础之上的;相反,曾经很多繁荣一时的城市,忽略了文化建设,很快被甩在了历史的后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给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西安具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条件,她拥有的文化内涵与城市特色,只是现在还不明显,需要伯乐来发掘,需要城市建设者来打造。只需时日,未来的西安将是一座“文化之城,山水之城”。
    本文我们以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为基础,从西安“大文化小产业”的困境为出发点,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综合梳理西安文化产业现状,通过专家座谈、调查问卷和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方式,了解了西安市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点。针对这些不足和缺点,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找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我们提出西安市文化产业“文化本土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措施,包括打造西安“皇城、山水、创意、休闲”四大名片,发展曲江文化示范区、高新创意产业基地、未央印包基地、浐灞新区等四大文化产业集群。最后,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本报告希望给西安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决策机构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智力支持。
第一章 大西安的文化与文化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目前,西安文化基本呈现“大文化,小产业”的格局。文化的大小,是指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西安是文化大市,拥有3100年的建城史和1300年的建都史,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与璀璨的当代融合的文化。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学史料。从这个方面讲,西安是“大文化”的城市。
本文将08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按行业构成划分,可以看出,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出版发行及版权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四个行业对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最大,加重贡献率超过70%,可见,以上四个行业是对西安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明显的文化行业。
文化的强弱是指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经济规模。可以从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地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文化产业增长速率等指标衡量。从表格3中可以看出,西安现在文化产业化已经落在了很多城市的后面,并没能够用好这些文化资源。而相反,深圳作为一个仅仅28年建城史的年轻城市,在09年在全球提出打造“创意之都”的口号,深圳没有多少古代文化遗迹和史料记载,文化资源贫乏,但2008年深圳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0亿元,接近西安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19.37亿)的5倍。深圳的例子告诉文化规划者,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占有量没有正比关系,关键在于,如何将文化产业化,让文化变活变通,在市场经济中流通买卖,而不是守着文化资源,无所作为。
1.1西安城市的“大文化”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大西安,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在这片面积广大的区划内,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说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遗传基因。
西安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着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皇城文化、山水文化、民风民俗等等。西安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在于大量遗存的古代遗迹,这是西安3100年建城史的历史遗留,最突出的是1976年临潼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005年西安曲江建成大雁塔文化广场,目前年均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已经成为西安市民休闲纳凉、外地游客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另外,西安在大明宫遗址上重建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将于2010年10月1日盛大开园,届时,大明宫将再次震撼世界,成为西安另一张文化旅游名片。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城市转型,打造西安城市名片,具有独特的优势。
 1.2西安文化的“小产业”
总的看,近几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西安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比较中,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显现,集中表现为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文化产业增加值小,文化产业竞争力弱。
本文选取杭州、深圳、武汉等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九个城市,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地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对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做出一个横向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差距和不足。西安文化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
西安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9.37亿元,比07年增加25.9亿元,增长27%,但是由于基数较小,仅仅在九个城市中比较中排名第七,与排名第一的杭州市差距460.49亿元。
1.2.2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
西安08年常住人口为837.52万人(西安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下来,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425.3元/人,在九个城市中,排名第八,比排在第一名的杭州,差距为5853.9元,是西安人均文化增加值的5倍多。
1.2.3地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
西安08年地域面积为9983万平方公里,算来,地均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9.6元/平方公里,在九个城市中,排名第八,比排名第一的深圳差距2603.2元。
总体来说,从全国城市间比较看出,西安市文化产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全国都处于文化产业大投资快增长的阶段,且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基数较小,这样在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中,处于弱势。
1.3 西安“大文化,小产业”的原因分析
造成西安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根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历史与地理区位遗留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国家政策;先前文化体制改革中,西安虽“醒的早”,却“起得晚”,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现在文化产业基数小,明显落后与东部中部发达城市。
其次,西安对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现有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文化企业整体上散、弱、小,尚未建立出版集团、报业集团等相关文化产业集团,无法更好地发挥集团带动作用。2009年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立,标志着西安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拓宽,但是,其他文化企业的组团发展却迟迟没有实施,越发落后于发展起来的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其中,单就拿报业集团来说,2010年全国报业集团已经累计超过30多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今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向西部城市、中东部落后地区未建立产业集团的行业兼并重组,未来西安当地的几家报社,生存环境可想而知。当然,企业重组,关键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不是为了做大规模摆摊子而重组,而是促进竞争和鼓励创造,让优势资源互补,发挥1+1大于2的集团化战略。
再次,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资源不平等、融资瓶颈等问题严重。截止2008年底,西安地区有各类文化企业约8000家,从业人员约38万人以上,其中,民营文化企业约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0%,民营文化企业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头行业,民营文化企业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民营文化产业虽然在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但是,在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源竞争上,在文化项目融资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歧视不对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举例来讲,深圳腾讯集团,从成立支出便享受政府低息贷款,这些年,深圳市在做好服务民营文化企业的同时,不忘时刻从企业需要出发,排除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与政府一齐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最后,西安地区虽有众多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济济,但由于用人机制等原因,产业与众多专业人才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外流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安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西安人才荟萃,按理最不缺乏创意和策划,然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高校林立,一方面创意人才匮乏,众多的智力资源并没有被调动和组织起来,文化产业创意策划的独立意识和职业自觉意识还较弱。
 
第二章  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国角度出发,立足于打造“世界文化之都”的目的,综合考虑到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将西安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较,综合分析和总结西安在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寻找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2.1优势strong
西安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化资源丰富程度,不仅有独具特色的西北关中民俗文化,还有13朝古都的历史遗迹与建筑遗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走进西安就是走进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灿若星辰,金匾丹青赏心悦目,古槐青砖意境深邃,西安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都承载着久远的中华文明。”这些都是全国其他城市无以伦比的。另外,西安人才科技优势明显。高等教育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北京、上海之后,8所“211”大学,4所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其中,陕西省拥有科研单位130所,科技活动人员16万,专家、工程师6万,研发人员10万,国有企事业单位研究人员75万,这些研发人员大多集中在西安地区。09年陕西科技活动筹集经费 300 亿元,占GDP的比重4%。专利申请量 13000个,专利授权4000左右,国际三系统收集的论文11000篇,国内科技论文:30000篇以上。政策优势上,西安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国家层面上肯定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这将给予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2.2劣势weakness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一系列劣势因素,制约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主要包括(1)人才结构性短缺。西安虽说人才大省,却没有高校针对文化产业进行专业培养,企业与高校脱节;另外,缺乏懂技术懂管理的现代文化人。(2)产业链存在一定的缺陷。西安文化产业链条存在不合理处,产业衔接不当,文化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3)资本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企业融资难,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文化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4)对文化或产品的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力度不够。(5)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杭州与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与当地政府对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息息相关的。
2.3 机遇opportunity
西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机遇:(1)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2008年西安人均GDP达到2835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文化消费处于快速发展期。(2)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振兴规划的出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4月8日,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等政策,从政策层面上为文化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途径。(3)陕西省、西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资金支持。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市发[2006]9号)、《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发[2007]2号)等一系列放手发展文化产业和大力扶持文化企业的政策措施。
2.4威胁threats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在于:(1)全国各地蜂拥而上发展文化产业导致的资源分化,竞争激烈(2)西安市内产业园建设的产业趋同,弱化集群效应(3)面临国际文化企业巨无霸的强大竞争力。我国目前已经全部兑现加入WTO的承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文化产业也将更加对外放开,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绝不会放弃中国这份超级大蛋糕,西安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必然成为文化产业竞争利润的决斗场,西安当地文化企业若想生存,唯一出路在于迅速成长,壮大自己。
总的来讲,西安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优势大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存,关键在于如何转化,转变劣势,开发优势,变威胁为动力,变机遇为发展的契机。
第三章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3.1 战略定位
打造“世界文化之都”是西安发展文化文艺的最终目标。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具有西安特点的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要走在最前面,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深化西安的文化内涵。
3.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委、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方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3基本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西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其他城市优秀文化,积极推动西安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西安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4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0—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内文化产业部分行业领先的城市。
中期目标:2015—2020年,通过“四基地”(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高新文化创意示范园、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和“六中心”(文艺路演绎一条街、碑林动漫产业园、大唐西市、关中民俗博物馆、秦岭北麓、城墙景区)建设,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建设成国家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第四章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根据西安实际,通过规划建设载体、培育壮大主体、实施重大项目、塑造文化品牌和完善公共服务,推进西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立足西安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创意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等文化行业,构建文化产业体系。以园区化和楼宇化为主要模式,建设产业载体,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曲江、高新、经开、浐灞、临潼、秦岭北麓、城墙景区等七大文化产业集群区。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影响带动行业发展。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创意和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和品牌活动,塑造西安文化产业的城市品牌。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投融资、产权交易、共性技术、产品展示和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4.1“文化本土化,产业国际化”
4.1.1“文化本土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对本土文化是深度挖掘。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发达的文化产业都十分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美国好莱坞电影带有强烈的美国式时尚风格、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韩国的电视剧是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义+现代生活故事+先进科技的结合。因此,对文化产业而言,其源泉和根基就是本土文化。西安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和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国都,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丰富的文化遗产、恢宏的都城气度、浓郁的民俗风情、领先的科教文化,都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意之源,西安应围绕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文化主题进行系列化的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走出一条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但是,我们并不是说“本土化”就是坚持所有的文化坚持原有形态,不做任何改变。我们说说的本土化,是坚持文化的原汁原味,保持关中文化的特点,在传播方式上,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西安自古就有兼容并存、开放创新的传统,身处全球化的今天,西安的文化资源已不再被自己所独有,而成为世界共享资源的一部分,一方面客观存在文化资源争夺的现实,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广收博引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形成西安文化产业的优势。“黑撒“(Black Head)是西安本土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土生土长乐队。乐队风格主要以陕西方言的Hip-Hop为主,还融合了蓝调、戏曲、爵士、摇滚、电子乐等多种音乐元素。歌词幽默个性,独具风采又引人深思,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加上悦耳时尚的配乐,演绎"Black Head"化的说唱乐。他们的作品将陕西话完美演绎。是西安文化产业本土化成功的范例之一。
4.1.2“产业国际化”
只有拥有国际化的产业链条,才能将文化产业化,将本土文化打包推向国内外市场。西安市拥有的文化资源,大多处于原生态的开发的现状:历史遗迹仿古重修等待游客参观;民风民俗、美食文化没有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动漫广播影视行业局限于部分地区,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等等。所有的问题,都是文化未能产业化,产业未能国际化的原因造成的。
(1)日本动漫产业的国际化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日本国内的动画市场不断扩张,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日元,国际市场上日本动漫亦是风生水起展露异彩,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动漫作品广泛的社会基础、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拥有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制作机构、政府的支持等。但总体来说,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日本动漫的产业链是以产品形象为基础、版权管理为核心、各得利益为动力的前提下,产业链各环节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的产业模式。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销售渠道等机构界限清楚,有各自范围内的工作目标,也有完善的合作机制。
(2)好莱坞电影产业链
所谓产业链,原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由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垂直的供产需关系为主,这是狭义概念上的产业链。由于电影商品的特殊性,其产业链形式与一般商品有很大差别,因此好莱坞式的产业链一般是指广义层面上的产业链,即以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为核心,以电影作品的多次销售和相关版权出售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电影产业化运作方式。也有学者借用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概念,将之称为产业价值链。
产业链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往往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链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质产品层,即通过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所形成的电影本体,这是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基础和原动力,它以影院放映为目标,其主要收人来自两个部分:广告和票房,其中产品内置广告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收人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产品放置就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而产品放置的工作从剧本编写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二是形式产品层,这是指除影院放映以外的电影产品的播映,主要包括电视播放和录像(影碟)播放。此时电影产品仍然保持着其完整的形态,但其传播的介质发生了变化,播映(消费)的场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三是形象产品层,这是以电影产品的某个组成元素为基础所开发的新的产品,即衍生产品,如以电影中的人物或卡通形象为基础而生产的商品、以电影中的音乐或音效所制作的音乐CD或原声带、根据电影故事开发的游戏等等。后两个层次的产品也称后电影产品,其收人来源主要是各种版权的销售收人。     
4.2打造“皇城、山水、创意、休闲”西安特色文化产业名片
目前一提到西安,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古城西安”,西安以她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浓缩了5000年华夏文明,当然这个称谓无可厚非。但仅仅是“古城”对于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西安在发展文化产业上要有所突破,必须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
4.2.1西安特色文化名片的选取原则
在考虑西安选择文化名片的过程中,本文主要考虑四个要素:
(1)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一地区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向市场提供产业或者服务的综合质量。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也就是一个企业(行业或整个工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包括生产型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而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西安在选取文化产业发展行业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行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2)市场潜力。市场潜力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在一段指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的取得的最大市场能力。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将要面向市场,只有有市场的文化产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西安在选取文化产业重点行业时,要有先见之明,能够发现有未来市场潜力的行业,进行深化重点培养。
(3)发展成熟度。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某些文化行业,可以利用先期较为良好的基础,更快的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
(4)社会正向影响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初衷是社会效益的提升。只有发展具有广大群众基础,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文化产业,才达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同样是文化产业,我们要淘汰“三俗”的文化糟粕,弘扬具有内涵的文化元素。
4.2.2打造西安特色文化的四大名片
(1)皇城名片
西安是中国古都之首,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西安,独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
(2)山水名片
着重发展西安优势文化产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省会,也可以称作“长安”。西安现在是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蜂拥而至的游客使西安成为东方的旅游胜地!
   西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西安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秦岭北麓板块要依托天然密集的生态、文化、宗教等资源,形成生态旅游、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产业聚集带。这个板块的开发建设涉及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区县,还有旅游、宗教等部门,建议市政府牵头协调,将其列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相关区县和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发展,成果共享。
(3)创意名片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是未来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就其名称本身包含了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关键字,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交集,即同时兼有文化
根据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创意产业的萌芽阶段,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才达到创意产业的发展成熟阶段。目前西安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正处于萌芽向发展成熟阶段迈进,(2008年西安人均GDP达到3170美元,且每年平均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西安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人才优势。西安08年高校在校生66.67万人,位居九个比较城市的第三位,庞大的年轻的创意阶层,为西安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智力资源。其次,科技优势。西安是全国重要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基地,能够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第三,政策优势。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要去西安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来提升西安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内涵。并且,近几年,西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从融资、税收、体制保障等方面促进了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西安已经形成了高新文化创意产业园、碑林动漫基地、曲江创意产业园等,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
(4)休闲名片
文化休闲名片,包括旅游文化服务和娱乐文化服务。西安的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5A级旅游景区2处,4A级旅游景区11处,加上周边4A级景区共20处。西安常驻人口2008年达到837.52万人,依据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到2020年,西安城市人口将达到800-1000万人,届时,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休闲旅游消费市场。
西安2008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32万人,接待入境游客63万人,旅游外汇收入3.59亿美元,全部旅游收入243.52亿元,四个统计数据都比其他几大城市差距很多。西安的旅游收入、年接待游客量与西安旅游资源大市的身份严重不符。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西安处于西北的地理区位,经济腹地深陷内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消费群体市场脱离,使得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近郊游、自驾游,西安没有吸引力,失去东部中部地区的消费群体;二,西安旅游线路过短,西安三条旅游线路,东线(兵马俑-华清池-骊山)西线(法门寺-乾陵)城中线路(钟鼓楼-城墙-大雁塔)基本都可以在三天内完成全部游玩,游客过夜时间短,旅游消费不足。三,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不够。西安多数旅游景点,为古代遗迹和仿古建筑,游客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浏览,看完拍照就走,缺乏体验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场所。
4.3集群发展---打造四大文化产业集群
4.3.1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
——以旅游、影视、会展、演出、出版等为主、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西安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区。
曲江新区是陕西省和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文化强”战略的核心区域。作为西安市确立的“四区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江新区规划面积达4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面积约15.88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发展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5月,曲江新区又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曲江新区是西安市确立的“四区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出版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2007年8月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二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区内拥有四个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大雁塔、青龙寺、汉宣帝陵、唐长安城遗址),三个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秦上林苑宜春宫遗址、曲江池遗址、唐城墙遗址),四个国家4A级景区(大慈恩寺、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新区确立“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理念,依托陕西西安大文物、大文化、大旅游的优势、以盛唐文化为特色、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国际化为目标,整合资源,先后抓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三个机会,创造性地发展起西安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和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成为引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力量、带动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强劲和全面的发展。
4.3.2高新文化创意产业园
——以网络、游戏、动漫、影视、数字内容、数字传媒出版、数字化影视及文化后产品、研发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和西安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于1991年3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2005年6月成为温家宝总理提出重点发展的五个高新区之一。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西安上百家高等院校和近千家科研院所而发展起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培育,已形成软件、通讯、新材料、医药、航天航空、创意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构成。拥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产业环境,数十家银行和金融机构、20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技术、人才、会计、评估、法律、咨询、会展、商贸、市场等完善的服务支撑环境。从2008年1-10月份的数据看,西安高新区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然显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787.02亿元,同比增长30.0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2.1亿元,占全区营业收入的47%,同比增长39.36%;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速,实现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28%。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44.2%效益上看,区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8亿元,同比增长36.34%;实缴税金75.54亿元,同比增长35.81%。西安高新区是国家级软件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保持年45%的增长,商务部授牌全国首批5家“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是发展与信息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相结合的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软件、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等型新业态已成为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4.3.3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
——以设计、印刷、包装为主、位于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的印包产业基地。
陕西省是国内印刷包装产业大省,全省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799家,印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西安市则集中了省内60%的印刷企业和90%的高端印刷企业。但由于技术与服务跟不上市场要求,曾使约80%左右的高档产品印制外流,印刷工业全年总产值长年徘徊在60亿元上下。省市政府、发改委、新闻出版局考察调研后,决定在西安经济开发区创建西安印包产业基地,聚集和形成产业集群,作为文化产业被列入陕西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自2006年4月奠基以来,基地内已聚集大小印包和相关企业26家,总投资已达24亿元,销售收入34.7亿,新增税收2.1亿。已入区的26个项目涉及印刷包装的生产制作、物流、图书出版物发行、音像品制作、光盘复制等各个方面。其中香港万裕集团在改制陕西省印刷厂的基础上投资8亿元,建设“万裕高科文化产业园”;人民日报社西安印务中心投资1.62亿元,建设新的书报刊印刷基地;香港招商局西安物流中心项目投资1.2亿元,建设纸张及原料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中国地图出版社投资8000万元,建设电子地图及图书发行基地;温州沪港印务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防伪印刷、高档食品医药包装以及证件生产基地。按照规划,产业基地占地6000亩,总投资100亿元,2015年建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印包中心之后国内第四大印包产业中心。
4.3.4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
——以国际会议、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是通过对浐河、灞河与渭河汇合处的三角洲湿地的综合治理而形成的新区,定位于第三代城市新区,即生态区,整体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2/3为水域面积。200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发银行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协办,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当代世界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浐灞举办,随后确定西安浐灞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性会址。2007年10月,浐灞举办了水上F1,继而承办了2011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与世界园艺博览会建设的世界园艺博览园相关联,拟建世界文明与文化中心,集中展现世界历史中数十个文明形态;名人村,以吸引全球文化名人在此进行学术和艺术的活动。形成浐灞由三大项目相互依存支撑的核心内容,并以其巨大的水陆面积为支撑,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娱乐项目和活动。形成以国际会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第五章展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让西安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文化产业将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制定和发展西安文化产业,本文认为,要坚持“文化本土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着重打造西安四张特色文化名片,走集群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打造西安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提到西安,第一反应将是“中华博物馆,西部山水城”。西安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都承载着久远的中华文明。我们期待,西安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Charles Landry. London as a Creative City [M] . Creative In2dustries , edited by John Hartley , Malden , MA : BlackwellPub. , 2005.
[2] Jinna Tay. Creative Cities [M] . Creative Industries , edited by John Hartley , Malden , MA : Blackwell Pub. , 2005.
[5] Ann Markusen.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Author(s): Source: Economic Geography, Vol. 72, No. 3 (Jul., 1996), pp. 293-313 Published by: Clark University Stable URL:
[4]2009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
[5]西安/南京/武汉/成都/厦门/杭州/宁波/沈阳/深圳等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西安2009旅游公报
[7]刘吉发.陈淮平.文化产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西安文化产业统计概览.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统计局
[9]马鸿斌.西安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10]王军民.马鸿斌.西安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11]马鸿斌.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思考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