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院联期刊
院联期刊

合格家长的体验式培训--团体辅导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应用研究

2011-04-02 10:33
8157
分享到:

摘    要
本课题研究针对薄弱的家长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基于学校视角的家长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对西安市三所学校486名家长进行调查、访谈,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和团体辅导的理论,对其中52名家长实施为期八周的培训,在大量的调查数据、访谈资料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研究结论如下:
1、西安市小学生家庭教育效能现状不容乐观,合格家长比例为51%,家长的教育需求与现实的教育供给矛盾突出,学校提供的家长教育急需改进。对小学生家庭功能和家庭沟通状况进行了调查,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它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维度。采用Olson等修订,沈其杰等翻译修改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进行测验,发现家庭功能整体分布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家庭功能现状为:平衡型、中间型和极端型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51%、29.4%和19.6%。缠结型和僵硬型家庭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小学生家庭功能总体是良好的,大约两成家庭是需要特别辅导和帮助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良好沟通是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保证。《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问卷》根据 Olson的亲子沟通量表改编,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沟通的主要问题是沟通时间严重不足,沟通方式单一、僵化,沟通内容指向偏差,沟通技巧缺乏,以及对沟通意义认识不到位,致使家庭沟通困难重重。这与我们运用合格家长检测指标获得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以说,家长合格与否首先表现在家庭功能和家庭沟通上。沟通是家庭每天都要面对的。由此确定家长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家庭亲密感,提高沟通意识和能力,改善家庭功能,最终提高家长素质,做合格家长。
2、体验式家长培训对家长素质提高作用显著,经过培训家庭的教育效能增强,合格家长比例大幅提升。体验式的家长培训,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交流中提高,家长能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家庭教育的领悟。体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沟通等方面的策略、方法。经过培训,家长教育素质普遍提升,孩子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显著减少。五十多位家长经过培训前后的素质测评,合格率由原来的51%上升为78%,实践证明,体验式家长培训是迅速而有效地提升家长教育素质和能力的科学方法。
3、团体辅导改善家庭功能的策略科学有效。为五十多个家庭进行了团体辅导的实验干预,这些家庭的教育效能明显提高,家庭功能显著改善。依据家庭功能筛选出不同类型的家庭,设计改善家庭功能的团体辅导活动。采用亲子游戏、家庭剧场、角色扮演、行为演练等辅导方式,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体验共同成长的乐趣,在开放、融洽、支持、民主的氛围中,领会沟通的意义,体验家庭成员的亲密感,感悟亲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辅导三个月,每周一次,共八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用团体辅导促进家庭功能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对实施的策略进行总结。实验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家庭功能是有效的,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辅导作用存在差异。
 4、学校的家长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全面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研究为所在学校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家长团体辅导的教师,编辑了家长团体培训课程设计课例讲义,使班主任获得了对家庭教育指导各种要素的本质认识,并能够掌握指导的起点、方向、重点、切入点、主要内容、深化方式等,成为自觉而理性的指导者。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提高了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级亲子教育活动,经常性地对家长分类指导、主动为家长搭建讨论交流平台等,家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大大改进,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5.在理论上,总结出家长体验式培训的设计原则。家长辅导活动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首先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实用性,从家庭现实生活出发,从家长的问题和困惑出发,主题符合家长的需要和要求。围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展开,在活动中,家长都能结合他们切身体会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教子心得,能在活动中领悟教育孩子的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子技巧,并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分享自己在实施方案中的经验体会。设计的主题活动要具有操作性。一个优质的程序方案应以问题、体验和践行为导向,家长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从而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尝试新的行为。设计平行性辅导活动,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参加的活动,可以更快地促进家人、师生、教师和家长间的互动和情感的凝聚。辅导活动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原则,家长教育辅导绝不能期望一、两次活动就能够见成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内连续活动的辅导跟进,通过若干次系列活动才会体现出成效。
综上所述,家长的体验式培训对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学校对家长教育的有效指导,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卓有成效的。
合格家长的体验式培训——团体辅导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应用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中国新一代的前途命运,掌握在当下年轻的父母和教师手中。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长教育素质,是大教育观念下必然产物,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是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所谓“大教育系统”,即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最终发展成为组织性较高的广义的教育系统。学校和家庭是与儿童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子系统,教育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无力撑起一个完美无缺的教育空间,学校需要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重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融合、协作。家庭系统工作的成效关键是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关键是家长的教育素质。但对家长来说,家庭教育知识和教子方法的匮乏,是当下困扰家长的首要问题。 “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中发现:70%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困惑和焦虑,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和教育方法的渴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同时家长教育市场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相当混乱。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人员成分复杂,冒牌的家庭教育"专家"充斥市场,一些不科学的家长教育内容,经过包装和炒作到处泛滥,对家长和家庭教育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这一巨大的教育缺位由谁来填补?目前在教育大系统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和健全时,对家长的培训和教育责任历史性地落到了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身上,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学校教育有必要向家庭教育拓展和延伸,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成为合格家长。
以往学校在家长教育方面也有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然而大多数学校对家长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渠道不畅、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针对性差、流于形式等,致使家庭教育效能低下,主流家庭教育知识和理论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满足不了家长的实际需要,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科学地开展家长教育,需要探索新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更好地提高家庭教育效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课题组积极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组织大专院校专家教授、社会培训机构与中小学联手,为学校家长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探索家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尝试运用新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对家长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指导,希望为学校的家长教育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为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寻找新的路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表明,学校不是教育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在追求高质量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家长教育成为改革和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说,对家长的培训和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的世界性研究课题。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合格家长?如何提升家长的素质?如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家长?近年来,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实践已成为热点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对合格家长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比较一致的标准是,能自觉承担育子成人成才的责任,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使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养育和教育,孩子和家长共同获得身心健康成长。合格的家长是能够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实现培养孩子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合格家长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效能。
用系统文献分析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在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效能,做合格家长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发现,国内的研究大量的是以理论取向为主导,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家长素质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这些研究大多继承了我国家庭教育明理训导的传统,采用理论思辨、文献分析等定性的方法。纵观国外家庭教育效能的研究,从总体上说是以实践取向研究为重点,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化的研究,强调技术和程序的严密性,希望通过完备的操作技术和严格设计的研究程序,寻找影响效能的因素,进而整合成一定模式,对教育改进产生影响。 如最有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于1963年首创的一种家庭沟通训练系统——家庭效能训练(HET),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这一研究先后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2002年,Richard F.Catalano等五位社会学家经过透彻地研究,确定25项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项目,其中包括在家庭中注重亲密关系的构建和维持,注重家长们的自我效能等的研究。台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开始了家庭效能训练的研究和推广。但大陆的家庭效能训练及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6赵阿勐撰写的《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及2003年雷京魁、许虎光教授编写的《父母执照》和《孩子和我更贴心》等书籍是为数不多运用操作训练进行家长教育研究的成果。
家长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使家长在团体的心理场中,进行一种育儿的互助、心理能交换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在育儿知识、情感、方法技能等方面得到助人自助的提高。家长亲子教育的团体辅导取向是世界上亲职教育转变的趋势。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质是在群体中的体验、感悟和分享。美国心理学家尤瑞•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人的发展是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结果。生态体验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是一种激活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体验者置身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之中,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之运行规律,经历内心感动的过程与状态。体验者全身心投入,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的体验式学习区别于以往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符合学习型社会和家长学习的特点。这种学习家长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模式注重家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习更有效。家长大多数是为实用而来的生活学习、任务学习或问题学习,其动力是内在意愿,而不是专家的外控力量,专家在其中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关于某个主题的结构性辅导程序。创造一种安全的、支持的情境,让家长带着其本人的经验到团体中,进行有效的成人学习,家长们在团体中能够自主、参与、体验、顿悟等。团体体验式学习又称“经验为主学习”、“探索是学习”、“活动学习”“互动学习”,是家长自愿参与的一系列互动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然后在团体中分享探索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并且能把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在这种学习中,家长的态度、情感将有所改变,行为和技巧将有所开拓,认知水平有新的提高。学习内容和辅导关系取向,家长会产生很大的参与兴趣,方案设计以家长需要为内容导向,注意学习情境温馨、和谐、平等、尊重,学习内容是家长所关注的。充电的团体辅导模式,能使不同的家长满足其不同的需要。传统的由上到下集中统筹的讲座,是一种“门纲目属种式”的内容,导致标准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实家长们带着不同的或类似的问题,希望得到“充电”,得到不同的收获。以往家长自发式“看书教育”和居高临下式“专家指导”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由于没有考虑到家长的需求,每个成功家教经验也常常外在于具体的家庭,实际效果收效甚微。家长的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专家根据家长们的问题,设计方案程序,在团体过程中,通过双方沟通,获得共识,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家长团体得到专家的催化成为一个支持性和安全性团体。家长、学校,亲子间、师生间、家长和教师间得到沟通、交流和支持。导师和家长共同整合和升华,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使个人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新的知识结构。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大陆。近几年已经开始出现用团体辅导这种被证明在学生和教师培训中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来研究家庭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梁栋标等撰写的《亲子心理辅导手册》一书是较早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改善亲子关系的著作。李辉等人撰写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家庭亲密度的促进》一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于促进家庭亲密度是有效的,可行的。这些研究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研究,使家长成为合格家长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家长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更是空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正是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尝试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家长培训,改善问题家庭的教育状况,使家长成为合格家长,这是对家庭教育指导和干预方法的一次新的尝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在家校合作中,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优势,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2. 通过对家长体验式辅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素质,使每个家长力争做合格家长,从而丰富和补充家长学校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3.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对不同类型家庭进行干预,验证团体体验式学习对改善家庭功能和提高教育技巧的有效性,总结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培训和指导方案,为学校对家长分类指导积累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围绕探索家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家长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用体验式培训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效能。合作学校是西安市一所小学(育英小学)和一所中学(交大附中),与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和相关班主任组成课题组,共同沟通、协商制定家长教育培训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在两个年级招募自愿参加的家长为研究样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调查西安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效能现状。
家庭教育效能是家长利用内外系统各种资源,实现有效育人目标的程度,它通过家庭功能这一指标得以反映。我们采用Olson等修订,沈其杰等翻译修改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进行测验,调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并用自编家庭沟通问卷调查其沟通状况,调查问题包括:沟通话题、沟通频率、沟通方式、沟通兴趣和沟通问题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沟通状况集中反映了家庭教育效能现状。
2、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家庭功能、提高教育效能的策略研究。
依据调查结果,对不同的家庭功能进行归类、统计,筛选出不同类型的家庭若干,设计改善家庭功能的团体辅导活动。对用团体辅导促进家庭功能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对实施培训的策略进行总结。
3、体验式家长培训对家长素质提高的价值评估。
辅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辅导是否有效?辅导效果能维持多长时间?今后需改进的地方?等等问题,都需对培训价值的进行评估。评价采用活动前侧评价、活动中过程性评价和活动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观察员的观察记录;每次活动成员意见反馈表;整个活动方案的意见书;团体活动的前侧问卷和调查问卷;团体活动后侧问卷和调查问卷;团体活动后一个月的跟踪评价表,家长的个别访谈,以及与所在班级班主任的沟通记录等。了解家长素质改变和提高情况,总结实验和调查材料,观察效果,分析成因,寻找规律,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统计法:通过问卷调查、问卷评价、问卷测试、个别访谈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规律性认识。
2、行动研究法:在体验式辅导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改变,在问题解决中进行辅导。
3、实验研究法: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侧和后侧比较研究。
4、案例剖析法: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跟进系列辅导,广泛验证,从而研究其成长阶段的各方面特点。
5、文献资料法:搜集借鉴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0、2—3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根据 Olson亲子沟通量表编制《家庭沟通调查问卷》,并且选用Olson编制、沈其杰等人改编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准备测试。
2.与合作中、小学取得联系,与调查班级班主任进行沟通。发放、回收《家庭沟通状况调查》和《家长教育培训意向调查》问卷,并对甄选出的部分家长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实验前测试。
3.统计整理问卷,依据量表测试结果,按照不同类型家庭功能对被试家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4.设计实验方案和培训主题,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准备培训器材和资料,对班主任进行简短培训。
实施阶段:  2010、4—6月
实施实验干预,对被试家长的培训共八次,每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分别是:
1.家长讲座《做合格家长,构建和谐家园》。通过理论讲解,旨在使家长获得如何做合格家长的理性认识,认识到家长在构建和谐家园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其教子的信心和责任感。
2.亲子活动《星星知我心》,旨在促使家长和孩子增加彼此的了解,提高积极关注对方的意识和能力。
3.亲子活动《理解孩子》,通过案例分析、亲子游戏等活动使家长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感。
4.亲子活动《如何沟通与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行为演练、实践作业等方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增强沟通的意识、提高交流的水平和技巧,帮助父母和孩子具有应对不同家庭事件的能力。
5.家长活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青春期教育》,针对孩子在成长中不同时期的典型特点,家长应如何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共建和谐家园。
6.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活动《感恩的心》,感恩是教师、家长和孩子彼此之间良好关系的催化剂,通过情景创设、故事导引等方式,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情感和向上的能量,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感恩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利用学校、家庭联手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7.亲子活动《家庭娱乐休闲文化》。通过娱乐和游戏活动,引导家长开展积极向上的家庭娱乐活动,鼓励每个家庭形成自己特色的休闲文化。
8.家长/教师/学生 《我家的变化—培训成果展示》,回顾培训八周以来家庭中的变化,父母和孩子在亲密感、解决问题、沟通意识和能力上的改观,总结经验,提出不足,巩固成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实验后测,培训结束回收意见反馈表,对个别家庭进行访谈。
总结阶段: 2010、7—10月
整理实验资料,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部分家长跟踪调查,与班主任座谈,撰写调研报告、论文。
1. 整理《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前测和后测,整理《家庭沟通问卷》《家长辅导活动评价表》,运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2. 与班主任和教师代表座谈,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与学校、家长联合举办家教征文,反馈、巩固辅导成果。
3. 对部分家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辅导的实际效果,整理调查数据,提出改进对策意见,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七、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在家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所研究学校的家长工作得到提升。
 1、对西安市小学生家庭教育效能状况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家庭功能现状和家庭沟通状况的全面详实资料,为西安市小学开展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培训合格家长提供现实依据。
对西安市四百多名小学生家庭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家庭功能和沟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家庭功能这一重要指标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它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维度。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很难超越其家庭功能的发挥水平。。采用Olson等修订,沈其杰等翻译修改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进行测验,发现家庭功能状况整体分布状况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家庭功能现状为:平衡型、中间型和极端型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51%、29.4%和19.6%。缠结型和僵硬型家庭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小学生家庭功能总体是良好的,大约两成家庭是需要特别辅导和帮助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良好沟通是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保证。调查家庭教育状况从沟通开始。问卷根据 Olson的亲子沟通量表改编,自制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有:沟通话题、沟通频率、沟通方式、沟通兴趣和沟通问题等。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沟通的主要问题是沟通时间严重不足,沟通方式单一、僵化,沟通内容指向偏差,沟通技巧缺乏,以及对沟通意义认识不到位,致使家庭沟通困难重重。所以说,家长素质和家庭功能的欠缺其实首先表现在沟通上。沟通是家庭每天都要面对的。家长培训的重点就是要增强家庭亲密感,提高沟通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家长素质。
2、体验式家长培训对家长素质提高作用显著,通过培训家庭教育效能增强,合格家长比例明显提高。
通过参考专家的观点,结合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合格家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妇联、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活动,与家庭教育工作者取得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培养孩子;
(2)自觉购买家庭教育的书籍,认真阅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自身素质,主动多渠道寻求家庭教育指导;
(3)把夫妻关系调整得和谐协调,有分工有合作地教育指导孩子;
(4)给孩子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并定期(最好每月一次)带孩子到书店看书购书;
(5)给孩子买个较大的地球仪,或中国、世界地图挂在家里,经常与孩子一起关心交谈世界和国家发生的事;
(6)有计划地安排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尽早学会自理,学会做事;
(7)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并和他们有朋友式的交流,让孩子学会共处和关爱;
(8)定期(每月至少二、三次)与孩子作平等倾心的交谈,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平等地与孩子进行讨论;
(9)以欣赏激励的方法给孩子以自信和动力,以慈爱和关怀的眼神、语言、动作、细节表述对孩子的爱、信任和期望,并具体指导孩子如何对父母、同学、老师、亲邻表示礼貌和尊敬,如何付出和表达自己的关心、热情和爱;
(10)当孩子犯有过错或学习成绩落后时,启发孩子寻找原因,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改进的办法,切实而具体地指导孩子不断进步。
合格家长应做到六条以上,而成功家长应做到九条以上。合格家长首要且核心的素质应与孩子有亲密的关系、良好的沟通和应对家庭事件的能力。以这几项能力为基本,开展家长的体验式培训,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沟通等方面的策略、方法。家长教育素质普遍上升,孩子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显著减少。五十多位家长经过培训前后的素质测评,合格率由原来的51%上升为78%,实践证明,采用体验式家长培训是迅速而有效地提升家长素质和指导能力的科学途径。
3、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家庭功能的策略科学有效,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为五十多个家庭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干预,这些家庭的教育效能明显提高,家长素质得到提升,家庭功能显著改善。按照家庭功能的类型筛选出不同的家庭,设计改善家庭功能的团体辅导活动。采用亲子游戏、家庭剧场、角色扮演、行为演练等辅导方式,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体验共同成长的乐趣,在开放、融洽、支持、民主的氛围中,领会沟通的意义,体验家庭成员的亲密感,感悟亲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辅导四个月,每月两次,共八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用团体辅导促进家庭功能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对实施的策略进行总结。实验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家庭功能是有效的,
   4、为更好地促进家校有效合作,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做了积极的探索,对学校班主任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整理汇编了学校家长专题培训课程讲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和班主任获得了对家庭教育指导各种要素的本质认识。具有这种认识,将使家庭教育指导者牢牢掌握指导的起点、方向、重点、切入点、主要内容、深化方式、指导科学化标准。避免盲目性,提高实效性并使指导者有了明确的路径,成为自觉而理性的指导者。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提高了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级亲子教育活动,经常性地对家长分类指导、主动为家长搭建讨论交流平台等,家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大大改进,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5、从理论上,总结出家长体验式培训活动的设计原则。
家长辅导活动设计应遵循实用性、操作性、系统性原则。设计的活动首先具有实用性,主题符合父母的要求和需要,家长能结合他们切身体会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教子心得,能在活动中领悟教育孩子的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子技巧,并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分享自己在实施方案中的经验体会。操作性原则是一个优质的程序方案应以问题、体验和践行为导向,家长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的经验,从而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尝试新的行为。设计平行性辅导活动,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参加的活动,有时可让一家人都来参加,可以更快地促进家人的互动和情感的凝聚。辅导活动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原则,家长教育辅导绝不能期望一、两次活动就能够见成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内连续活动的辅导跟进,确定辅导主题后,将其目标分解为几个连续的小目标,通过若干次系列活动才会体现出成效。
总之,运用体验式家长培训是家校合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研究发现,运用这一方式进行家长培训可以有效落实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家长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和分类、分阶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可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中自觉反省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家长交流平台,家长间的同质性启发往往是有益的、建设性的。
对研究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整理,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篇:
1.《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家庭功能的实验研究》(已参评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  论文发表中)
2.《“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多维审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3.《西安市小学生家庭功能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发表在即将出版《西安文理学报》2010.6)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由于课题研究时间较短、经费有限、培训教师人员较少,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致使研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1.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效能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高家长素质、使其成为合格家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的工作。由于时间所限,我们的实验研究历时三个月,一个月后进行了跟踪调查。总体上考察,辅导和培训是卓有成效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沟通能力、亲密度和适应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对于不同类型家庭辅导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例如,极端型家庭在实验前后适应性改变不大,而中间型家庭辅导后家庭功能显著改善,也就是说,家长教育和培训更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需要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2.在目前社会教育不健全,社区功能无法完全发挥的前提下,从学校视角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作用却是有限的,由于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的工作复杂而繁忙,家长教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尴尬境地。学校的家长教育工作是软指标,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和评价制度。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优势,完善家长培训制度。我们作为课题研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为家庭提供指导,但只是短期和民间的,在我们的研究结束后,没有制度的保障,学校的家长工作常常又回复到“慢车道”。
3、运用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模式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有其局限性。团体体验式学习是家长在同质群体中,通过对辅导者创设的生活情境和现实问题的体验、交流和反思,获得感悟和成长,学习教子的技巧,如有效沟通的技巧、语言的技巧、强化的技巧等,但由于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对于教育观念的理解也就相去甚远,对于教育问题的感悟往往不够深入,致使对实践生活的指导能力有限,看起来短期掌握了一些技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基本教育素养,教育效果常常是短效的。因此,家长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从教育观念上和教育技能方法上给与家长持之以恒、系统全面的指导。

九、附录(部分研究成果)
1.《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家庭功能的实验研究》(已参评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 论文发表中)
2.《“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多维审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3.《西安市小学生家庭功能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发表在即将出版《西安文理学报》2010.6)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