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陕西省“新春第一会”将“扩大有效投资”列为“八场硬仗”之一,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面对稳增长与优结构的双重挑战,西安需深刻把握投资“兼顾当前需求与未来供给”的双重作用,以“质效并重”为导向,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投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把握扩大有效投资的内涵逻辑与实践价值
扩大有效投资是西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战略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准投入实现供需结构优化与发展动能转换。与传统粗放式投资不同,有效投资强调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效能平衡,既衔接短期稳增长与长期增后劲,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战略导向,更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国内经济循环供需衔接不畅,西安需以高质量投资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产业升级、城市能级提升、民生改善的协同需求。近年来,西安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不够、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偏低等问题仍有待破解。站在新发展阶段,西安需聚焦扩大有效投资这一关键驱动力,以系统谋划、靶向发力、市场运作破解发展瓶颈,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释放消费潜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极,严格避免低效重复建设,切实将有效投资转化为推动城市能级跨越式提升、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体系的动力引擎。
精准施策激活西安多维投资效能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塑与国内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双重考验,西安需以创新思维重构投资逻辑,通过“增量提效、存量提优、储备提质、招商提速”四维联动,放大政策红利、激活资源价值、积蓄长远动能、提升发展能级,系统性激活西安投资效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增量提效,放大政策红利。以“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牵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精准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资金,系统谋划储备一批兼具基础性与前瞻性的标杆项目。紧抓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与大规模设备更新窗口期,重点在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城市更新改造、地下管网与韧性城市建设、产业园区数字化升级等领域,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力。深化央地协同,主动对接国家部委战略部署,在航空产业供应链备份、商业航天产业链培育、光子技术攻关等前沿领域,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吸引央企、头部民企共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产业创新集群。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落实落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新能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程等领域的投资运营,依托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构建“投资—收益—再投资”的闭环生态,实现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的协同转化。
——存量提优,激活资源价值。存量资源盘活需以长效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要素流动障碍。建立全域资源动态评估体系,运用亩均效益、产业适配度等指标识别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结合产业需求制定分类盘活清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针对权属复杂的老旧资产,搭建政府引导的资源整合平台,建立多方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老旧资产向科创空间、数字服务等新型载体转型。完善市场化资源配置,依托秦创原等平台搭建资源对接通道,促进闲置厂房、土地与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匹配。强化数字化支撑,搭建统一资源信息平台,实时更新资产状态并智能匹配供需,缩短资源转化周期。同步完善激励机制,将资源利用效率与财税支持、用地政策挂钩,对主动实施技术改造、绿色升级的企业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存量资源从“静态沉淀”向“动态增值”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储备提质,积蓄长远动能。提高项目储备质量是积蓄发展动能的关键举措,西安需以系统性思维构建高质量项目储备体系。紧扣国家战略和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要求,围绕光子芯片、氢能装备、人工智能、6G通信等未来产业及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建立三年滚动储备项目库和重点攻关项目库,实施“谋划-储备-建设”滚动推进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链专班,搭建技术转化平台,推动实验室成果向智能终端、新能源等产业转化。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整合土地、资金等要素,实现“拿地即开工”。精准对接中央预算、专项债等政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靶向招引产业链项目,促成政府、基金、市场多元投入。建立亩均税收、生态效益、科创水平多维评估体系,优先入库光子芯片、6G通信等国家战略项目。通过“分层培育-要素整合-高效转化”全流程管理,强化要素精准匹配与成果转化,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助力西安抢占新赛道,打造增长极。
——招商提速,提升发展能级。招商方式转变是西安扩大有效投资的核心突破口,需以创新思维推动构建现代化招商体系。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绘制“全景图谱”,创新“场景招商”,实现精准需求对接,靶向引进“填空型”“补链型”项目,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强化数字化赋能,搭建智能招商平台,整合产业链数据、企业投资动态及政策资源,运用AI技术精准匹配项目需求,实现“云对接—云签约”全流程覆盖。创新资本运作模式,以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跟投”的资本生态,破解重大项目资金瓶颈。强化全周期服务保障,推行跨部门专班服务,优化“容缺审批”“一站式代办”等机制,构建“签约—落地—投产”无缝衔接服务闭环,打造“即来即办”营商环境。通过产业链深耕、数字赋能、资本撬动、服务提效四轮驱动,加速构建招商新生态。
构建长效机制夯实投资稳增保障
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实践中,需要构建全面系统、统筹协同的长效运行机制,搭建起投资稳增的“四梁八柱”,以确保政策精准实施、项目高效落地。一是完善跨领域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投资政策与产业规划、土地供应、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动态衔接机制,形成政策合力。二是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从前期论证、中期实施到后期评估,建立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动态监测与精准调度。三是深化要素保障机制改革,探索弹性供地与集约用地模式,统筹能耗指标分配,强化人才引育与技术支撑,破解资源错配难题,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四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债务风险预警、市场波动应对、政策调整适应的动态防控体系,通过压力测试与应急预案守住投资安全底线。此外,应进一步健全政企协同机制,搭建常态化政企对话平台,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完善权益保障与激励机制,增强市场主体长期投资信心。总之,长效机制建设既要注重制度的稳定性,也要保持灵活度,通过定期评估与动态调整,确保机制始终适配发展需求,推动有效投资行稳致远。
扩大有效投资是一场关乎西安发展全局的硬仗。唯有以系统思维统筹增量存量、以改革精神破解堵点难点、以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潜能,方能实现投资规模稳中有升、结构持续向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西安当以攻坚之势做好扩大有效投资这篇大文章,以开拓的魄力、创新的思维、实干的行动,让有效投资成为激活创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劲引擎,以投资之“进”支撑发展之“稳”,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积蓄持久动力。
(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